創新及科技局怎麼啟動?

信報, 2014年5月27日

經管錦言 洪文正

近日,社會上有很多對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討論,並且已廣泛得到各界別及政黨支持,但應該由誰來帶領這個新的政策局呢?而他們將會負責甚麼工作呢?跟據與多位業界前輩的討論,加上本人多年來於創新及科技界的工作和推動香港本地、中國泛珠三角、聯合國世界信息峯會大獎等經驗,希望我可以就此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

以新思維統籌跨界別創新

香港在資訊科技方面的基建發展一直都在國際間排在較前的位置,例子包括:在國際互聯網頻寬排名全球首位、在全球營商和創新環境排名第二,並在流動服務收費負擔能力排名全球第三。而在創新方面,去年香港的全球創新指數全球排名第七,是亞洲地區的首位。

現今,不論任何行業都需要利用到科技的幫助,而且發展一日千里的科技亦將會繼續推動全球科技革命。香港擁有良好的經濟體系、法治健全、資訊流通、知識產權保護充足。香港的靈活性,不是很多國家及地區擁有的。我覺得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創新科技中心。其實多間香港大專院校的科研項目都帶出色的表現,只是不夠聚焦和缺乏重心,要解決現時困局,香港需要創科去訂定整體科技政策和研究方向,讓年青人能有更好發揮。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不應只行政上的重組,而要展示政府對發展高新科技的決心和遠見。以新思維管理,統籌跨界別創新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目的是專責在高層次檢視香港創新及科技未來的發展空間,科技發展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有深遠影響,亦可給予新一代好好發揮的機會。現時發展先進的國家及城市都致力於創新和高科技發展,以同樣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瑞士和紐約為例,他們亦同時大力投資於高科技發展;此外,韓國近年亦從四十多年前經濟匱乏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高科技產品的輸出國。即使在科技發展成功的地方,發展初期都一樣會遇到不同問題,而且備受質疑,但只要看準時機,果斷推出有效的政策,就能造就出他們現時的成功。反觀當年亞洲四小龍之中,亦只有香港仍未有專責的科技部門,負責統籌香港科技的長遠發展。再看看外國一些真正重視科技的國家或地區,不論以色列、新加坡、韓國、瑞典和美國等,都會首先設立科技委員會。這些國家全部都設有獨立的科技局。科技是帶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因素,亦與生產力息息相關對於香港的經濟發展,其實各行各業都與科技有關。以金融業為例,股票中的能源股、生物科技股、建築地產股,全都包含科技元素;至於服務業,簡單如抹窗、掃地,都有很多科技含量,創造不少商機。若今天我們不開始積極發展科技,不將科技融入到生產力中,經濟只會逐漸萎縮,慢慢被其他國家或地區超越。

「創新及科技」(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絕不能與「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混為一談。全球正面對如能源、可持續發展、食物安全、水資源等迫切的挑戰,都離不開創新和高端科技。而「創新」應該在「科技」之前,因為不是所有創新也要依靠科技的,有些創新是關於管理模式和製作生產過。我們不能只着眼於執行細節,如增加wi-fi,提升數碼化的效率,增加資訊科技課程等。創新及科技局必須是一個高層次的政府部門,制訂全盤長遠的政策,有效調配資源,培育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鼓勵基礎科研,促進科技產業化。需要建立勇於嘗試、積極求變的文化,加上政府、僱主、家長、教育工作者等協力釋出強烈的訊息,讓年輕人知道投身科研是有前景的,並多表揚科研人才的成功故事,讓年輕人從中得到啟發。只要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年輕人的潛能是不可忽視的。

即使Facebook、微軟、阿里巴巴等科網公司創辦人都是憑着對創新及科技的一股熱誠創造出自己的王國;而美國的企業家Elon Musk亦充分利用科技,創辦了PayPal、SpaceX、Tesla Motors以及Solar City等知名公司。如果將成功的標準框架化,設立盈利、業務增長的硬性指標,以這些指標來審視,許多具創意的企業都可能是失敗的。另外,這些企業努力去符合這些框架,也可能會自招失敗。 早在香港回歸不久,當時特首董建華已有感於香港經濟結構過於單調,矢志要發展創新科技。香港推動科技發展的架構零碎、缺乏統籌,例如政府部門、科學園、數 碼港、生產力促進局等組織如何協調,產學研如何合作,都不清晰。 然而十多年來,香港科技發展依然原地踏步,當年指出的問題懸而未決。

局長人選成敗關鍵

未來局長及副局長人選 未來局長及副局長人選對於創新及科技局的成敗十分關鍵,擔任這個重任的人選要有視野及說服力,由於科技環境變幻莫測,一定要熟悉技術的應用,如果只懂理論就不太適合。 更難的是要在「遵循官僚架構」及「努力創新」之間取得平衡。要在政府框框內求突破,因為拿的是政府資源,用的是公務員,做的時候一定要 向公眾解釋清楚,不能由零開始建立自己一套架構。不過又不能因循守舊,要有創新精神。他們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及決心,並認同創新科技的迫切需要,能熟悉科技生態環境的運作,擁有國際視野。

政策發展應參考世界各地的成功例子,並制訂合適香港的長遠策略,投放足夠資源以促進科研發展,吸引人才和投資者。而政府本身亦必須對此加倍投資,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以及中國內地龐大的市場等有利因素,才可以改變現時局面。一直以來,香港政府司局長等官員都是文官,與台灣、新加坡、韓國或中國等地不同,而香港官員一般對科技都不感興趣,所以一直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排科技發展。我們真的不希望將來委任沒有「科技」含量,又或是毫無「創意」的政治家出任正、副局長。

創新及科技局怎啟動?